站内搜索: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发布时间:2015-03-24

办事流程


救助申请

救助对象本人或亲属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申请人需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1、城乡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

2、《四川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对象供养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

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保险证(卡),特殊门诊医疗保险证、职业病证明等社会保险辅助证件、商业保险等有关合同证明;

4、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出具的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报销费用清单和加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公章的病情诊断书、住院费用清单、门诊处方、住院(门诊)发票复印件。

申请住院救助对象原则上应当在住院费用结算以后的90天内提出救助申请;门诊医疗救助及临时医疗救助应当在当年的11月20日前提出救助申请,超出时限不予受理。

审核审批

县民政部门接到申请人上报的材料后,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1、救助对象提交救助申请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申请救助对象进行调查,对提交的各类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逐项审查,经调查核实后填写《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规定提出救助意见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2、县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事项,经审核无异议的,批准救助;对申请救助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将不予救助通知书通过乡(镇)人民政府送达申请人。

3、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每月底将各乡(镇)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发放到各乡(镇)或实行社会化发放的金融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金融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发放给申请救助对象。

办理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

办理地点:阿坝州民政局(马尔康市美谷街133号六楼)

联系电话:0837-2830391




阿坝州民政局阿坝州财政局

阿坝州卫生局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阿坝州民政局                 阿坝州财政局

阿坝州卫生局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10月9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为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以下简称“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川民发〔2013〕87号)精神,结合我州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救助原则

(一)坚持量力而行、救急助困,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二)坚持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

(三)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二、救助对象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大骨节病患者;

(四)重度残疾人;

(五)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六)重度精神类疾病患者;

(七)因患重特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居民。

三、救助病种

先行将医疗费用高,对群众生活影响大的病种纳入救助范围,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总量的增加,逐步扩大病种范围。主要救助病种如下: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透析治疗);

(二)恶性肿瘤;

(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

(四)坏死性胰腺炎;

(五)心脏瓣膜移植术;

(六)坏死性肠梗阻;

(七)先天性心脏病;

(八)重度精神疾病;

(九)重症肝炎(肝硬化);

(十)重大器官移植手术(肝、肾移植);

(十一)严重Ⅲ度烧伤;

(十二)白血病;

(十三)经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应救助的其他重大疾病。

四、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大病医疗救助适用于具有我州户籍的本办法第二项规定所列人员。患病人员在阿坝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及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医疗费用纳入救助范围。个人自费费用不列入救助范围。患病人员家庭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原则上不予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与城乡医疗救助(《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阿府办〔2011〕21号)文件)不得重复享受。

五、救助内容

根据患重特大疾病人员日常门诊医疗及住院医疗费用均较高的情况,分别实施门诊医疗救助及住院医疗救助。

(一)门诊医疗救助

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患本办法第三项所列特殊疾病病种的,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大病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及个人自费费用后的剩余金额,按50%的标准予以救助,全年累计总额不超过1万元。

(二)住院医疗救助

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患本办法第三项所列特殊疾病病种的,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大病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及个人自费费用后的剩余金额,按照60%的比例予以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三)临时医疗救助

大病医疗救助对象患本办法第三项所列特殊疾病病种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医疗费用在经过医疗保险补偿、商业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社会帮扶后,医疗费用仍较高,年度医疗个人自费费用总额超过1万元的,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各县应根据医疗救助基金节余情况予以救助,应按照不超过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总额30%的比例予以救助,全年救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农村五保对象及城镇三无人员就医发生医疗费用在本办法规定的最高救助标准范围内的,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救助,但不超过最高救助标准。

六、资金来源

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主要通过上级财政拨付、州县财政安排、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提留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渠道筹集。州县分别将本级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统筹使用。

七、救助程序

(一)救助申请

救助对象本人或亲属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申请人需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1、城乡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

2、《四川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对象供养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

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保险证(卡),特殊门诊医疗保险证、职业病证明等社会保险辅助证件、商业保险等有关合同证明;

4、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出具的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报销费用清单和加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公章的病情诊断书、住院费用清单、门诊处方、住院(门诊)发票复印件。

申请住院救助对象原则上应当在住院费用结算以后的90天内提出救助申请;门诊医疗救助及临时医疗救助应当在当年的11月20日前提出救助申请,超出时限不予受理。

(二)审核审批

县民政部门接到申请人上报的材料后,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1、救助对象提交救助申请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申请救助对象进行调查,对提交的各类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逐项审查,经调查核实后填写《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规定提出救助意见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2、县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事项,经审核无异议的,批准救助;对申请救助人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将不予救助通知书通过乡(镇)人民政府送达申请人。

3、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每月底将各乡(镇)大病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发放到各乡(镇)或实行社会化发放的金融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金融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发放给申请救助对象。

八、监督管理

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在州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州县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州县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拟定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完善救助办法,建立健全大病医疗救助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州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督。州县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大病医疗救助金的使用和救助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杜绝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救助对象,接受社会监督。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造成救助资金流失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的城乡居民,由各县民政部门负责收回骗取的救助资金,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关责任。

九、 附则

一)本实施办法由州民政部门进行解释。各县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二)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上级政策变化调整,按新的规定执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州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缓解城乡特殊困难家庭就医困难,根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阿坝州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城乡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针对城乡低收入及特殊困难家庭发生医疗费用困难时给予一定资助,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专项救助制度。

第三条城乡医疗救助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救重点、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实行城乡统筹。救助标准城乡统一,救助类别城乡统筹。建立以“资助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州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州民政部门是全州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县民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审批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乡医疗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救助资金发放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有关调查、评议、公示、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第五条城乡医疗救助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自救互助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的原则。

(二)坚持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三)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要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惠民的原则。

(五)坚持属地管理,分类救助的原则。


第二章救助范围和对象


第六条医疗救助对象为持有所在地常住户口且生活困难、医疗负担过重的城乡居民。主要包括: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低收入家庭人员;

(四)大骨节病患者;

(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六)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七)重度精神类疾病患者;

(八)其它因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居民。

第七条医疗救助对象在本州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八条实施医疗救助时,医疗救助对象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应当符合医保部门的认定,并扣除本办法第九条所列不应当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费用。

第九条不应当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费用。

(一)医疗机构减免的费用;

(二)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各种商业保险支付或赔付的医疗保险费;

(三)超出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范围的费用;

(四)申请人所在单位已报销的费用;

(五)相关部门或社会资助的费用;

(六)交通肇事、打架斗殴、吸食毒品、酗酒和赌博等引发伤害,应由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医疗费用;

(七)不能提供有效收据或有效原始证明的器官移植费用;

(八)跨年度累计的费用;

(九)民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费用。


第三章救助项目及标准


第十条下列特殊困难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全额资助。

(一)全额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全额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全额资助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重度精神病人参加相应医疗保险。

全额资助对象名册应当在年度参合、参保时间内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核。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标准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的调整而调整。

第十一条门诊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在乡(镇)以上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产生的门诊医疗费用较大的,可申请下列门诊医疗救助。

(一)特殊疾病门诊医疗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特殊疾病在门诊就医的,按实际门诊发生费用的50%予以救助,全年门诊救助总额不超过10000元。本条所指特殊疾病病种为:

1.恶性肿瘤放疗、化疗;

2.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

3.肾、肝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

4.慢性白血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

6.系统性红斑狼疮。

7.先天性心脏病;

8.重度精神类疾病;

9.肝硬化。

(二)其它门诊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其它疾病在门诊就医的,全年门诊就医费用超过2000元的可申请门诊医疗救助。救助费用按实际门诊就医费用总额的30%予以救助,全年门诊救助总额不超过3000元。

第十二条住院医疗救助

(一)特殊疾病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患本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特殊疾病住院产生医疗费用,应当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费用,按照60%的比例予以救助,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二)其它疾病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患其它疾病住院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应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费用,依照以下比例予以救助,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1.医疗费用在2000元以下的,救助40%;

2.医疗费用在2000-5000元之间的,救助50%;

3.医疗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救助60%;

第十三条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住院就医,医疗费用在经过医疗保险补偿、商业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社会帮扶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较高,年度医疗自付费用总额超过10000元的。可向当地民政部门再次申请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依照医疗费用自付总额的30%予以救助,救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

第十四条农村五保对象及城镇三无人员就医发生医疗费用在本办法规定的最高救助标准范围内的,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进行救助,但不超过最高救助标准。


第四章救助程序


第十五条申请城乡医疗救助应当由救助对象本人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向县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城乡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

(二)《四川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四川省农村五保对象供养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保险证(卡),特殊门诊医疗保险证、职业病证明等社会保险辅助证件、商业保险等有关合同证明;

(四)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出具的病情证明书、住院医疗费用清单、门诊处方、住院(门诊)正式发票(申请门诊救助的必须提供正式发票)、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支付凭证等有效证明材料;

(五)社会捐赠和互助帮困情况;

(六)民政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救助申请时限

住院救助对象原则上应当在住院费用结算以后的90天内提出救助申请;门诊医疗救助及临时医疗救助应当在当年的11月20日前提出救助申请,超出时限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救助程序

(一)救助对象提交救助申请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救助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并对提交的各类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逐项审查,经调查核实后填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根据本实施办法的规定提出救助意见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二)县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事项,经审核无异议的,批准救助;对申请救助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将不予救助通知书通过乡(镇)人民政府送达申请人。

(三)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每月底将各乡(镇)的住院救助、门诊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发放到各乡(镇),乡(镇)人民政府或金融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发给申请救助对象。

第十八条州、县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地区,依照“一站式”服务相关规定程序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未开通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地区依照本试行办法之规定程序实施医疗救助。


第五章基金筹集和管理


第十九条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州县财政安排、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渠道筹集。

第二十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补助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用于对医疗救助对象实施资助参合参保、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

县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救助人员、救助金额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当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县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补助资金之后应及时全额划拨至“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社会各界的捐款及其他各项资金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交存县财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

县民政部门应当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支付和发放业务。

第二十二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度收支计划由县民政部门商财政部门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政部门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报送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第二十三条经县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审核后及时核拨至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由县级民政部门支付给乡镇人民政府,或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支付给救助对象。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县由民政部门申请,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支付至各定点医疗机构。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根据救助对象名册一次性划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户。

第六章医疗救助服务


第二十四条州、县民政部门应当逐步改革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申请和支付方式,依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建立全州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机构。

第二十五条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地区,医疗救助对象由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第二十六条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并要完善和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及管理制度,保障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第七章医疗救助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医疗救助工作在州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州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州民政、财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组成城乡医疗救助办公室,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疑难问题处理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州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八条州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完善救助办法,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管理规章制度。县民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工作的管理和审批,并负责向同级医保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提供下一年度救助对象名册,负责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

第二十九条州、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督。州县财政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各级政府要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

第三十条州、县卫生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医疗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配合做好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救助对象参保情况及医疗费用报销情况,协助民政部门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州、县人民政府应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相关资源,落实经办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调配、招用等形式,配备必要工作人员。

第三十二条州、县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对医疗救助金的使用和救助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杜绝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第三十三条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救助对象,接受社会监督。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造成救助资金流失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城乡居民,由各县民政部门负责收回骗取的救助资金,并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


第三十五条本实施办法由州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各县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三十六条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办事流程.doc

阿州民政2013 169号3.doc

阿府办发2011 21号——(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通知).doc


?